《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9 21:06:05 教学设计
  •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猴王出世主要内容总结 推荐度:
  •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推荐度:
  • 《氓》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翠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汇编1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是古代白话中,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学生阅读《西游记》。

  (四)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引导谈话:《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

  ②进一步引导: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过程。(板书课题)(围绕孙悟空展开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勾画不明白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

  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字词方面的),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重点指导:“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个序齿排班”

  (本文文字稍显晦涩,在疏通文章上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3、细读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①提问: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起初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了解石猴的来历。)

  ②指导分析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探讨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感悟人物品质。)

  重点指导下列语句: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4)指导读重点语句。

  (5)指名复述石猴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由关键语句感受石猴成为美猴王的经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行为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4、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喜受的句子,反复朗读。

  ②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其感受白话文独特的语言美。

  (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5、作业设计

  ①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瞑目: 遂有灵通之意:

  报男挈女: 抓耳挠腮:

  ②石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无私无畏 勇敢顽强 身手不凡 当仁不让 敢作敢为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3.读准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4.做好课内外的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原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些故事吗?用标题的形式,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猴王出世解释并齐读课题,读出猴王的霸气。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猜想课文内容

  你猜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后交流。

  这篇课文读起来,跟以前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许多语句还是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区别的,但是读得多了,会觉得特别有韵味。

  师范读: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3.词语意思检查(连线)

  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名曰(名字叫做)

  唤为(叫做)

  遂称(于是称为)(以上三个词语意思差不多)

  盖自(自从)

  既久(已久)

  狼虫(狼蛇)(古今异义)

  顽耍(玩耍)(通假字)

  4.回答问题,概括内容

  ①石猴从哪里来的?

  ②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两部分意思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试着概括一下。

  (石猴从石头里蹦出来,他敢于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一处安身之地,所以成为猴王。)

  小结:回答问题并把答案连起来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一)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石猴成为猴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齐读。

  (二)要成为美猴王,必有一番不凡之处,到底他有什么不凡之处,使他当上美猴王呢?板书:不凡

  师:我们先来看看石猴的出生——出示:

  1.语段一: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①自由读,思考:这是一段描写石猴出生的文字,你觉得石猴出生怎样?为什么?(预设:学生会说神奇,竟然会从石头中蹦出来,猴都是猴妈妈生的,是凡胎,而他竟然是石头生的。再抓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理解,天地间最好的东西孕育滋养的石猴,肯定是不同凡响的。)石猴不凡还表现在哪里?(环境奇特,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预示着这里即将有大人物出生。)板书:出生神奇

  ②指生读。

  师评:对呀!石猴不凡的出生也为后来孙悟空降妖伏魔,保唐僧西天取经铺垫。

  ③齐读,把感受到的神奇朗读出来。

  ④补充:古典文学名著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往往神化他们的出生。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出生就自带乾坤圈、混天绫,法力无边。《红楼梦》中贾宝玉口衔通灵宝玉出生。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传说是赤帝的儿子。

  接下来,同学们来说说,石猴不凡还表现在哪里呢?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来交流一下。(根据学生交流逐段出示)

  2.语段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自由读,这段写了什么?(石猴找东西吃,与呼朋唤友玩耍,住宿游玩)小结:写了石猴的日常生活

  ②引导,发现形式齐整

  指生读,你有什么发现?先点第一句,设计链接,排列成四行,(让学生很直观地发现形式齐整的特点。)学生会说都是三个字的,句式整齐,是一组排比句;(齐读)第二句,要照样子设计成四行,再让学生说。四字的,也是排比。(齐读)第三句,排成对联的形式,问学生,这是什么?(一幅对联)师:对,是对偶句,对仗工整,夜宿对朝游,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齐读)

  齐读一遍,问学生,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师:正因为形式齐整,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这就是古代白话文的魅力。

  ③引导,发现用词准确。

  食、饮、采、觅这几个动词加粗,这几个动词能够互换位置吗?为什么?食、饮分别是什么意思(吃、喝)能调换吗?(不能,涧泉只能用饮);采、觅什么意思(采摘、寻找)这些词语能够交换吗?(不能的)树果找起来不容易,只能用觅。由此可见用词准确。接下来,写石猴广交朋友,用了伴,群,友,亲,字体加粗,这些词能不能调换呢?(不能)为什么?(为亲戚的只能是猕猿,与獐鹿为朋友,而狼虫虎豹只能群伴)这些词意思相近是——(词义相近是近义词)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写呢?(生动有变化,读起来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师:经典作品就是这样,用词非常准确而且富有变化。

  师:要学会细细品味语言,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样你的语言表现能力就会增强。

  ⑤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说说理由如果一时不会,让学生可再读读

  预设:活泼快乐,聪明能干(能自己找吃的东西),亲和友善、神通广大(有众多朋友),快活自在,无忧无虑(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板书:(神通快乐)

  3.语段三: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①指生读两至三名学生读。学生读后,如果读得好可以问,为什么这样读?比如:为什么连得这样快?(急切)为什么这样坚决?(他下定决心要进去的,毫不犹豫的,表现石猴的勇敢无畏)如果读得不好,也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不好?(从声音高低,我进去我进去要读得快而坚决,感叹号)一边交流,一边加粗重点词语。

  指导:别的猴子为什么不敢进入?(担心会有危险)石猴为什么这么急切?这么坚决?(预设:他想称王。可见他有远大的志向,有胆略,有冒险精神等。)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板书:(勇敢无畏)

  ②比较:“我进去!我进去!”“我进去吧!我进去吧!”哪句好?为什么?(这个好像是勉强的,不坚决,犹犹豫豫的,不能突出石猴勇敢无畏的品质。)

  师小结学法: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语言的秘密,两个“我进去!”写出了一个勇敢无畏的石猴!一个志向远大的石猴!

  ③表演读,一生呼,一生读石猴应声高叫,叙述者话语去掉。找要男生表演。评:老师为他们的表演深深折服,掌声送给他们。

  3.语段四:“这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齐读

  ①受老天之气,指的是什么(没有家,过着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饱受日晒雨淋之苦。)

  ②“我们”与“我们都”加粗,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有了好处想到大家,一心为民,胸怀博大)板书:(胸怀博大)

  4.语段五: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指生读,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一个人不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②师:石猴的话语说得有条理,我们连理一理它们的关系。让学生填关联词:因为、不仅、还、所以【品味语言之序】

  ③石猴了这一番话后,如果你们是众猴,会愿意拜他为王吗?为什么?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了,读一读再回答。

  预设:(做人要讲信用,石猴按要求做到了,而且寻了一个安身之处,因此,要拜他为王。)

  师:指几名生朗读最后一句,让学生评读得怎样?(读出了王者霸气,感情强烈,很有说服力。)

  ⑤进行比较:何不拜我我王?请拜我为王吧。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指名读。

  (预设:第一句是感情强烈,不容辩驳,表达效果更好。有当仁不让的王者霸气。第二句是请求。)

  师:如果说前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猴的勇敢无畏,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智勇双全。

  板书:智勇双全

  齐读

  四、总结提升,回归整体

  到此,通过品味描写石猴的动作、语言,我们明白了,石猴的不凡表现在:(看板书说:出生神奇、快乐神通、勇敢无畏、胸怀博大、智勇双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凡之处,我们不一一列举了(用省略号),所以众猴拜他为王。

  书上的话说: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这样,猴王就横空出世了!再读这个句子,美猴王,要读出猴王的霸气。

  五、课外延伸

  从此,他领着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采鲜果、赏百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三五百年,有一天,他忽然忧愁起来,为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西游记》原著。

  六、原著链接(作业)(如有时间课内完成)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zhuā)过道:“忒(tuī)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gū)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到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biē yuán tuó)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1.这段话是有关孙悟空的什么内容?用标题来概括(孙悟空向龙王借金箍棒)(出示答案)

  ★2.读了这段话,你觉得金箍棒怎样?(神奇,可自由伸缩)孙悟空怎样?(神通广大,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都能够拿得动)

  ★3.为什么要写老龙王、小龙子、龟鳖鼋鼍、鱼虾鳌蟹呢?(衬托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六:师小结,这些内容都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请同学们亲近名著,品味语言,发现语言背后的秘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生神奇

  快乐神通

  不凡勇敢无畏

  博大胸怀

  智勇双全

  ……

  教学反思:

  一、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文章表达。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弄清楚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关注语言形式,发现文本秘妙。内容与形式是一张硬币的两个面,一种恰到好处的形式更能够准确表达内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根据本单元目标以及阅读提示,确定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是通过品味石猴的动作、语言去体会石猴的不凡形象。

  这篇文章节选自《西游记》,是章回体长篇小说,是用古代白话文写成的。古代白话文跟现代文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习惯、相同词语的语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表述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写石猴动作的一段话,形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味,用词准确生动。要让学生品味经典作品语言的魅力。

  二、预设要充分,指导要得法

  预设要充分,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石猴动作一段,一读感受形式整齐的美,二读体会用词变化准确,三读体会人物形象。用词准确上,食、饮,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如果学生不会,则从意思上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水只能饮,草木只能食;另外采与觅能调换吗?为什么,也是先理解意思,采摘,寻找;然后对象山花可以采摘,但是树果不是很多,需要寻找,也就是觅,这样学生就清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我进去!我进去!”这一语段,我让学生读,然后评价读得怎样?好或者不好,都要讲出理由。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也明白了理由。为了感悟形象,我设计了问题进行引导,其他猴子为什么不敢进水帘洞?(害怕,怕有危险)那么石猴呢?他不害怕吗?(勇敢,敢于冒险,想称王,有胆略)最后进行比较,我进去吧!我进去吧!一对比,马上能够感觉其犹豫不决。

  称王的一段话,我设计了这到关联词,让学生填写,通过这一环节,感受猴王语言有条理,而且理由充分。听了石猴的话以后,如果你们是众猴,你们愿意拜石猴为王吗?为什么?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转换身份,去思考,成为一个表达的点。最后是设计了一个反问句与祈使句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判断出第一句好,语气强烈,有霸王之气,不可辩驳的理由,让众猴信服。

  要做到导而弗牵,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讲,让学生多讲,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读读,多想想,许多问题都能解决,不要太急了,唯恐学生不会,过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体验阅读名著带来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在读中理解与感悟,还在读中体验到乐趣,比如开头老师的范读,有一种说书的味道,读石猴动作的一段话,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带给人美的享受。让学生表演读,最后一个环节是赛读,读出猴王的霸气。原著衔接,选择的是美猴王龙宫得金箍棒的一个片段,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评课的时候,老师提出,我应该再放得开一些,引进说书的形式,利用老师的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一方面,让学生知晓说书这一传统文化的形式,让课堂变得丰厚起来。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后记:

  11月8日,我在参加90学时培训(高级班)上了这节公开课,近百位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自己也颇为满意。为了上好这一课,前后准备了一个月,真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试教、磨课、反复修改教案,一个多月来,几乎没有消停过,尤其是最后两个星期,常常备课到深夜。我深深觉得,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支团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的。最好是能够得到专家指点,往往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次磨课,有幸得到支教的实验小学老师指点,受益匪浅。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突破,在专业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虽然,我市优质课比赛参加过,市教师素养大赛还得过一等奖。但是,市级公开课,还是头一回,有压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只要尽力就行!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其实,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有机会,公开课还是要常上上,虽然折磨人,但是对于专业成长而言,作用不可替代的。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

  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

  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

  享)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师:这是谁?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喜欢他吗?

  师:用一、两句话说说孙悟空。

  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预设一: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那这些词,你能读吗?请你带同学们一起读。

  预设二: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大家一起读注释。

  预设三:根据提示预习。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问题了吗?(出示提示)

  理清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跳进去,又能出来。)

  读到这里,这时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写石猴?

  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们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样的石猴?)

  3.指导朗读:个别读。(快乐、自由、活蹦乱跳、顽皮、可爱、无忧无虑)

  4.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对仗的修辞手法。)

  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个别读)

  5.再读读,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还有很多秘密。

  (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请你在读读。有什么感受?

  你在读,什么感受?你也读。什么感受?

  (跳跃、有节奏、跳动)

  6.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7.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仗句,也叫对偶,师生互对。读出诗一般的语言。

  8.师:谁能连起来读读?

  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

  9.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请写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学习二到四自然段,体会猴王的语言。

  1.师:在石猴成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猴王。找到体现猴王形象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

  2.交流: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师:男孩子读。

  (2)师:可以感受到什么?(很自信。好像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

  (3)你是怎么从猴子的语言中体会到这一点的?(要从“怎么写”的角度来引导和点拨学生。简单的重复、简短、感叹号)

  (4)对比体会。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我进去吧。”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3.快速浏览,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师:大造化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2)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个别读。

  (3)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建议加上动作读一读。

  4.师:从这一部分,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猴王?

  (大胆、勇敢、敢作敢当、自信)

  在文中写下你的评价。

  5.小结:我们在品读中发现,语言的描写的确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们再来回顾学过的前几篇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精彩的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让我们一同再来感受感受。

  举例:《景阳冈》里的武松(豪爽、无畏),《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你看,精彩的对话描写啊,能让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注重语言描写,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精彩。

  五、本课总结,鼓励读《西游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请同学们一定要再读一读《西游记》。其间,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

  六、单元总结,一身读经典

  师:中国的古典名著浩如烟海,除了这四部,还有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在这些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亲近,去细细品味呢!让我们马上开启名著之旅,一生与经典相伴!

  七、作业

  1.选择你喜欢精彩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或做摘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课本剧。

  3.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并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选做)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西游记》是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吴承恩先生的一部充满了瑰丽想象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摘自《西游记》的第一回,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同学们也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再次浏览课文,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二、学习石猴出世部分

  1、师:石猴究竟是怎样出世,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文。

  2、师:大家再读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与众不同、神奇等)

  师:老师也觉得很神奇,这是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居然内育仙胎,见风化猴?大家不妨来个猜想。

  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3、师:其实啊,原著中对这块石头描绘得特别具体,丰富,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怎么样,看看这是块怎样的石头吧。

  读后交流,你从原著中知道了关于这块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较阅读感受。

  师:大家说原著好,还是课文好?

  生:原著好。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师:大家真的很懂得评价和鉴赏,有机会的话就把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之处的。

  三、学习石猴生活的部分

  师:石猴来到世上,怎样生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读(2生)

  师:通过阅读,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结合你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生交流(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师:你觉得石猴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生交流

  师:高声朗读此段,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2生)。

  师:品味语言,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指读(一生)

  师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逍遥自在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石猴就这样生活了许多年。文中一句话表达——大家齐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过渡语: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是一块内预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异的出生方式为后文描写猴子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

  四、学习石猴变成猴王的部分

  (一)精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二)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小组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

  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相关语句品读,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五、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由石卵开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这是一只争强好胜的猴子,群猴不语唯他敢于应答;

  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进出水帘洞无人能及;

  这是一只识文断字的猴子,竟认得楷书大字;

  这是一只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随口道出??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还有反衬等描写方法,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七、板书设计:

  出世:神奇、与众不同、自由自在

  27、猴王出世

  成王:有勇有谋、有担当、无私、有过人的本领、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五上年级的学生学习五下年级的课文,也为学习带来一些障碍。所以,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2.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学生回答。(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4.小结过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3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6.小结。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4.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写在句子的边上。

  5.小结。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情感目标: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8

  【预设目标】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学习美猴王敢于挑战的精神。

  【预设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看《猴王出世》动画片。

  2、简介《西游记》(学生):

  “导入”犹如一堂课的“凤头”,在课堂教学前通过观看录像,并且自由谈论“画”中之物,让学生对石猴产生了强烈兴趣,继而带着好奇进入课文,并为学习课文,理解文意作铺垫,让学生初识内容。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⑴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⑵ 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读悟:

  ⑴ 读一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⑵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石猴成猴王的经过,并提出要点。

  ⑶ 研究2~4自然段,注重石猴变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现证明什么?石猴发现的天地如何?

  (在这里理清了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悟。给学生自由研读,探究问题的空间,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中,徜徉于课文语境,生出情趣,释放灵性。)

  3、重点词句,琢磨体会:

  ⑴ 反复朗读,从石猴的生活习性中体会石猴的快乐。

  ⑵ 回放录像中石猴进水帘洞镜头,让学生学习表演,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些动词,把石猴不信邪,敢于跳泉的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其中穿插的分角色表演“石猴”引众猴进洞内享受这天造地设的家当及引众猴所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再次体会到石猴的聪明、机灵。

  (看动画片、表演节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因此教师投其所好,让学生们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并积极投入角色。在排练过程中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让学生愉快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外延伸,拓宽思维

  1、自由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所作所为。

  2、自由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学完课文,学生已深切地体会到了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由衷地喜欢上了中国古典名著。教师要珍惜课外这个“练兵场”,主张学生课后主动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不断地获取学习语文知识的本领。)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9

  一、激趣导入

  1、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神话小说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他就是——孙悟空。

  2、说说孙悟空还有哪些名号?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的来历吗?(当年石猴拜菩堤老祖为师时,说自己无父无母,没名没姓,菩堤老祖便给他取了悟空这个法号)。

  3、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猴王出世之谜。揭示课题。

  二、初读,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速读课文,用课文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说说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领悟表达方法,进一步感受猴王形象。

  1、课文哪些地方写石猴特别生动?(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仿写。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仿说三字语:“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拉,扯,攀,钻。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是一组对仗工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许多,请找出来读一读。

  仿写对句(师出上句,生对出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山花对——树果;虎豹对——狼虫;花果山对——水帘洞;朝游花果山——夜宿水帘洞;花果山仙石显灵——水帘洞石猴称王;花果山仙石育仙胞——水帘洞神猴显神通。

  2、辨析下列含有“身”字的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和作者谴词造句的准确性。

  蹲身、纵身、住身、欠身、抽身、安身。

  3、品读石猴的语言特点。

  (1)找出石猴的语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发现。(短促、重复)

  (2)比较句子,体会有什么不同。

  “我进去!我进去!”

  “我进去吧!我进去吧!”

  4、从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中,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四、总结提升。

  读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活灵活现的猴王形象,而且品悟了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这样的语言珍珠在《西游记》这本经典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多读经典。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言语性。所谓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性”(潘新和先生语)。因此,特级教师王淞舟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集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眼,却对语言表达形式视而不见。如何让学生睁大这只眼,单靠学生的自得自悟是远远不够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找准教学突破口,在语言表达精妙处,在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从怎么写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诚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言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2、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简洁的导入。

  播放歌曲《猴哥、猴哥……》。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简介《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取材于唐玄藏上天竺取经的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

  沙僧、唐僧的形象。故事写四人一路取经,一路降妖的经历,是一部神话小说。

  3、小结过渡:

  大家谈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游记》中第一回——《猴王出

  世》。请大家翻开课本67页,自由读读阅读提示,看看,它给我们提了几点阅读的要求。

  (二)、读提示,明要求。

  1、读课文,看看石猴是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

  3、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也可抄下来。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3、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4、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5、这只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众猴在游玩中发现一处瀑布飞泉,约道:谁有本事进去,就推它为王。结果,石猴应声而出,经入瀑布,发现了花果山这块福地,乃为一座石房,房内有天地设的家当。石猴引众猴入洞,众猴便拜石猴为王。)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机灵、快乐……)

  师:说得好极了,看来这只石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中,你喜欢哪些句子,请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六)、拓展迁移:

  《西游记》共有一百回,在其他的几回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塑造了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唐僧的形象。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反抗地府的统治,能上天入地,能呼风唤雨。下面,就请同学们将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小故事说给同桌听。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3、能够从课文中摘抄自已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教学难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课本彩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它是根据长篇小说《西游记》制作的。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西游记》,对原文没有任何改动,保留了明代白话小说的风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文。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15分钟):

  ⑴ 划出课文中的认读字词。

  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里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5分钟):

  有针对性指导。

  针对自学中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看法。

  3、课堂反馈:

  提示:每段写谁?(石猴)。写什么?小结:

  分析小说特点:

  ⑴ “有半文半白”的感觉。

  ⑵ 有些语言十分鲜活有生命力。如第一自然段写石猴生活的语句如歌似赋,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韵律之美。

  ① 读一读课文中的认读字词。

  ② 练习朗读课文。

  ③ 说说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4、课堂练习:

  说明学习目标:

  ⑴ 说说石猴从哪儿来有,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⑵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至少3句)

  ⑶ 背一背。

  三、课堂小结与检测

  1、谈谈你喜欢的.收获体会,感觉。

  2、默写你喜欢的语句(最少一句)。

  四、课堂练习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

  2、《猴王出世》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3、解释词语:

  提男契女、锲、序齿排班。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至少3句)。

  2、《观看勇收熊黑怪》。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西游记》原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一个陌生的老师给你们上课,后面还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发现同学们表现得有点紧张,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边听边跟着唱,放松一下心情,我们再上课好吗?

  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首歌《猴哥》,学生跟唱。

  师:这首歌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一首歌,动画片《西游记》看过吗?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呢?(生:看过)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西游记》主要写的什么事啊?

  生: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同学们,现在还紧张吗?(生:不紧张)

  师:那现在我们上课,好吗?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主要是歌颂谁的?(生:孙悟空)

  师:为什么歌颂孙悟空呢?谁能说说孙悟空都有什么本事啊?

  生:他有火眼金睛,他能七十二变,他能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他神通广大?

  是啊!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降妖伏魔的孙悟空,那他在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之前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21猴王出世(画上雪花号)

  师: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这篇课文题目上有一个雪花号,它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可得需要文前的“阅读提示”来帮忙。

  师多媒体出示文前“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阅读提示,找一找它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学生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课文的故事情节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生答: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第二部分写(生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板书(说明: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也就是石猴出世的过程,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也就是石猴称王的过程)

  石猴出世

  石猴称王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了,那谁能说说哪些段落是写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哪些段落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第1段是写第一个问题,第2-4段是写第二个问题)

  2、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语句可能不好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从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找一找答案,找不到答案的找同学、老师讨论一下。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读完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师:刚才同学们对照注释读了课文,谁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来帮助你解决。

  4、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5、师: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找出石猴被拥戴为美猴王的情景读给大家听)

  6、师:那谁能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答,师帮助梳理: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石猴找到水帘洞被选为猴王的故事。)

  师边讲边板书:石猴找到水帘洞才被选为猴王的,所以在称王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故事情节就是:石猴探洞

  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光耀文学史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1段“石猴出世”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石猴最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生动,好吗?

  2、指名学生读喜欢的句子

  师多媒体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段话写得最生动呢?

  预设:(生:用了两组排比句;用了一组对联;用了一组动词,语言很生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

  4、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预设(生:顽皮可爱、自由自在?)

  师板书:顽皮可爱、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谈出了这么多读书的体会。是啊,这段话用了两组排比句,一组对仗句,还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语言短促、跳跃、有节奏。读起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短短几句话,一只顽皮可爱、自由自在的石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就是经典的语言,这就是名著的

  魅力!

  同学们,让我们把名著中这经典的语言再美美地读一遍!齐读。

  (二)研读“猴子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语句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至4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找一找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生快速浏览课文)

  2、组织交流

  (1)师:谁来读读第2段中描写石猴动作的句子?(指名学生回答)、师多媒体出示: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师: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生:动作灵巧、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师板书: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师:谁来读读石猴的话?(指名学生读: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你从他的话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生: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师板书: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师:如果换一种写法,改成“让我来试试吧!让我来试试吧!”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觉得这话一听就不像是从石猴的嘴里蹦出来的。因为这不是石猴快言快语、敢说敢做的性格。课文中还有几处这样短促有力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石猴的话:“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短促、有力、富有韵律感,让人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

  师:从3、4自然段中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呢?

  生读:“石猴笑道:这股水?”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呢?

  生:大公无私的石猴,一心为大家着想的石猴?

  师板书:大公无私

  师:请同学们看第4段,读石猴的这段话,想一想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师多媒体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说说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生:口气像一个国王一样,有领导气度、有王者风范?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师:同学们,你们说石猴应该称王吗?说说你的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石猴应该称王,他聪明机智、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说敢做、大公无私,又有领导才能。只有让他当猴王才能让群猴心服口服啊。

  我想,上了这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不断学习经典名著高超的语言艺术,从这些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

  2、老师课前发给大家一篇文章《辞别花果山》,这是我从原著《西游记》中选出来的一段文章,并给它加了一个标题。同学们读过了吗?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文章,想一想美猴王为什么辞别花果山?辞别花果山去干什么?还要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3、交流阅读收获。

  课外作业:

  1、课下请同学们把《猴王出世》和《辞别花果山》两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小组内交流。

  2、多媒体投影出示课件《西游记》简介。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节选自《西游记》

  石猴出世自由自在、顽皮可爱

  石猴探洞机智灵活、身手不凡勇敢自信、敢说敢做

  石猴称王大公无私、才能出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改编。主要讲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群猴玩耍时,发现了一股瀑布,相约能进入瀑布而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瀑布,结果发现了水帘洞,因此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个勇敢的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作者巧妙地将猴的特征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机敏、聪慧、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这个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倒。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3、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简介作者及《西游记》主要内容。)

  2、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是谁?(孙悟空)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3、开火车式读文,检查阅读情况。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生活情况。第二部分(3---5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石猴被称为王。]

  三、精读课文,解读人物。

  1、再次读文。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3)、“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谁来讲一讲?(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课外阅读扩展。

  1、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2、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4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猴群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与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的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又是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地啊又一代的读者。

  【学情分析】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过程,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本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重点是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起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吗?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你心中的孙悟空是怎样的形象吗?

  2.播放视频“猴王出世”片段。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主要讲了什么事?

  (石猴出世并成文猴王的过程)

  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猴王出世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1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猴王出世过程的。这篇课文是用古代白话文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耐人寻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参照课文注释,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得地方同学间相互交流。

  2.认识字词“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

  【讲解学生提出的读不懂的句子,讲明白大致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事情。)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猴群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中那些句子写了石猴的出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怎样出生的?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兰芝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

  (这一段以及其精炼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他是在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中,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石头瞬间迸裂产生的。开头就写了石猴的身世跟其他不一样,为后文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伏笔。)

  【齐读此句】

  (2)石猴出生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另外他是个什么形象的猴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句作者写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小石猴。)

  【齐读此句】

  4.课文的第二三部分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指名读二三四自然段】总结一下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石猴成为美猴王过程的关键句子: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真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的受老天之气。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5.通过读二三四自然段,你感受到石猴什么样的形象特点?找出表现石猴形象的细节描写。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暝、蹲、纵、跳”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表现出孙悟空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带感情读】

  (2)石猴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玩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提出人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

  【齐读】

  四、内容总结,感受形象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石猴出世及他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2.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他是在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中,由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石头瞬间迸裂产生的。)

  3.他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他第一个穿过水帘洞,发现了安身的好去处,赢得了群猴的敬仰、崇拜,被拥戴为王。)

  4.课文中的猴王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机灵、顽皮、聪明、勇敢、天真、活泼、讲信用、自由自在、快活逍遥、聪明伶俐、身手不凡、勇敢无畏、毛遂自荐、活泼可爱、敢做敢为)

  五、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勇敢无畏、充满自信、身手不凡、敢作敢为

  石猴美猴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