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的作文怎么写(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时间:2022-09-05 13:57:03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左右 推荐度:
  • 读红岩有感 推荐度:
  • 读《正面管教》有感 推荐度:
  • 读童年有感 推荐度:
  • 读《廉政镜鉴》有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读《三国演义》有感(通用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讲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我最喜欢刘皇叔(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他料事如神、才华横溢、胆大心细,关于他的故事多着哩!例如:诸葛亮火烧新村、诸葛亮三气周瑜、用奇计孔明借箭(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人称卧龙)、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我最喜欢看:用奇计孔明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的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能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问鲁肃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稻。

  到第3天,天还没有亮,诸葛亮对鲁肃说:“请您和我一道去取箭!”当时长江上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曹操的弓箭手将一枝枝箭都射入了稻草中,过一会儿,诸葛亮又命令西朝东排,又过了一会儿,船的两面都射满了箭。这时太阳已经快升了,雾也散了。诸葛亮立刻调转船头,划走了,曹操想追也追不到了。

  周瑜已经派500名士兵在江边等着搬箭,一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听了,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不如他啊!”

  自古乱世出英雄,但没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时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经典人物,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凝练的语言艺术,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国鼎立的年代,许多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赵云、关羽、刘备、诸葛亮……等。

  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地学习、奋斗、拼搏,为的就是那心中无愧的选择!赵云,这位五虎将军在长板战乱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拼死保护刘备的妻儿老小?为什么他在长板坡肯把马让给刘备的夫人?因为他心中有他那无愧的选择,他最终把精神转化为一种动力——从曹操八十三万军中冲了出来,这不禁让人回忆起那首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的诗:“血染争袍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要常山赵子龙!”糜夫人在当阳板坡中,身受重伤,赵云找到她时,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赵云三番五次请她上马,她却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为了不连累阿斗和赵云,为了让赵云顺利冲出包围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典韦,他是曹操的贴身将领,率领虎卫军,为了保护曹操,他不惜舍去性命,他手无寸铁,身无片甲的保护曹操,人们都说曹操是乱世枭雄,可为什么这么值得典韦保护呢?因为他选择了曹操,就要为曹操效力,他认为为曹操付出生命是应该的,这难道不是从心灵上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吗?这是他心灵深处的大义,是为国奋斗而义无返顾的大义。

  请让我们从内心,从心灵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吧!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上的大无畏的问心无愧的选择。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声享誉世界,不同的时期读三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永恒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令人赞叹不绝!除此,我还明白了一些俗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我还不全认识当中的字,但它让我学会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宽仁和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心鲁莽的张飞、狡诈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许诸现在六年级的我,再次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义的鸿篇巨制。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中有勇有谋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张飞那样的粗心鲁莽!而最终曹操能够大局在握,也说明了凡事成于细心,败于嬉戏。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4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印象深刻,我也一样,读完《三国演义》这一回,让我了解了纸上谈兵的`马谡,也见识了诸葛亮军纪的严明。

  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魏国,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镇守街亭。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被魏国大将张郃断绝了水源,导致街亭丢失,诸葛亮进军没有了落脚点,把整个蜀国摆在了危险之中。马谡是跟随诸葛亮多年的弟子,诸葛亮跟他感情非常深。但是为了严明军纪,尽管有许多人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依然忍痛挥泪斩了马谡,自己也上表连降三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严明纪律,才有战无不胜的可能。我们常说军令大如山,对一个军队来说,不仅靠先进的武器装备,更要靠严明的纪律。千军万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谁违反了纪律就要受到惩罚。正是因为诸葛亮军纪严明,才让他带着本不是很强大的蜀国军队六出祁山,不断杀得曹军落花流水。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加强纪律的重要性。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有了严明的革命纪律,才有了将士们哪怕冷饿交加,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有了邱少云哪怕烈火焚身,也仍然岿然不动,直至付出年轻的生命;才有了狼牙山五壮士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战斗,慷慨赴死,也才有了我们解放军最后的胜利。

  一支军队要军纪严明,任何一个集体也一样。一个班级要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也要自律起来,没有纪律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一样,缺乏自律的学生成绩会慢慢落后。所以我们要严明纪律,从我做起,遵守纪律。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最近,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赤壁之战》最让我难忘。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一同破曹,曹操大军八十三万应对孙、刘五万大军,而且孙、刘还大胜,真不愧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啊!

  要说《赤壁之战》还得从群英会蒋干中计开始说起,蒋干可是曹操的大谋士,蒋干和周瑜是少年朋友,曹操让蒋干来说服周瑜投降,周瑜已料到蒋干之来意,想借曹操的刀杀了曹操的水军大都督蔡瑁和张允。周瑜写了一封信放在书台,故意让蒋干发现,信上大概内容是:蔡瑁、张允要和周瑜联盟除曹操,曹操听蒋干的话后,把蔡、张两人就杀了!周瑜真是智勇双全,很让我佩服!

读《三国演义》有感6

  《三国演义》是我国明代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赤壁之战。

  故事中,孙权和刘备本来是谁也不服谁,可曹操百万大军一来,他们便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立同盟,并在赤壁以少胜多,大破曹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孙、刘两家之所以可以赢得胜利,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如果刘备或孙权自己单独和曹操开战,那么注定会失败。取胜的关键在于“团结”。

  这就让我想到了学校班级的值日生。有的小组工作效率很高,做得也非常干净。但有的小组效率极其低下,往往过了几十分钟也没做完。那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前者每人都经验很高吗?不。因为他们懂得团结,谁哪里扫不到其他人就帮他扫,谁先做完了自己的地方,就又帮别人干一些活。谁做得比较慢,其他人就伸出援助之手,一起承担。

  那后者呢?他们经常发生矛盾,不是谁把垃圾扫到其他人的区域,就是谁把别人扫完的垃圾又给扫了回去。小组一旦发生这样的矛盾,就会不分轻重地吵起来,其他值日生再来解劝……这样的值日小组,你说他们能值得好吗?

  这本《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学习到更多历史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7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今年寒假,我们依然哪儿都去不了,只能乖乖待在家。“行万里路”是难了,但“读万卷书”还是可以实现的。在书里,我可以穿越古今中外,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之前,我看完了《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其中,三国那部分的故事使我深深着迷。于是,趁着假期,我打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大义凛然的关羽、勇猛善战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都很厉害,但刘、关、张若没有“桃园三结义”,刘备若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他们的故事可能就没有那么精彩了。正是他们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才有了一次次的成功。

  就说刘备吧,他是一个顾全大局、有耐心的人。为了统一乱世,使老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他知道诸葛亮有着傲视群雄的才华,不厌其烦,三请诸葛亮出山。哪怕是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他却依然执着坚定。事后证明,刘备的这份坚持是有意义的,机智过人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他一生为了刘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飞和关羽也为刘氏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就像是一组黄金搭档,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相互扶持,一起取得成功。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时候需要团结协作。比如,在打篮球比赛时,前锋、中锋、后卫各有自己的职责,需要相互配合,才有可能进球得分。或者在跳长绳时,负责甩绳的同学要做到高度、力度适中,负责接力跳的同学要又快又准,那么连续跳的次数才会越来越多。还有在小组做实验时,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要以小组的利益为先,相互帮助,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实验,获取最准确的实验结果。

  总之,我们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读《三国演义》有感8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悟人生真谛,做平和之人——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风云,大气磅礴。书中人物各有千秋,讲述了一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往事。

  在经历几遍的详读之后,我对书中两人颇有兴趣,一是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一派的少年都督;二是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帐下军师。这两个人曾一同指挥过赤壁之战,显然是友;而诸葛亮又三气周瑜,最终使一位心胸狭窄的少年英雄气郁身亡。

  先说周瑜,他是东吴的大都督,年少便得到吴侯的赏识,又得美女小乔为妻,可谓是春风得意,生活事业双丰收。就是这样一位少年得志的奇人,最后却落得为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气死于马上。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少年得志的人,结局竟显得如此悲惨。为什么,只是为了心胸狭窄,满足自己的虚荣,情节跌宕起伏,读来让人惋惜不已。

  年少的周瑜只为一是气短,从而造成了这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这不禁让现实社会的我们,无不好好反思。而说道孔明先生,他值得我们反思的又有哪些呢?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与庞统并称凤雏卧龙。他学识渊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做为军师,他一生奇闻奇事极多。曾主持过赤壁,独演空城计……书中提到他的情节很多。其中我最喜欢也最佩服的是他与刘皇叔的那一段隆中对,当年刘备三请孔明,终于在最后一次见到了他,诸葛亮当然也不负其所望,为他把后来六十年的战略方针和计划介绍了一遍。正是这一短短的隆中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学识,更让刘备以下开朗起来,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它,同样反映出诸葛亮在隆中多年的修学没有白费,从而才早就了这样一位乱世才子,正是这渊博学识才造就了刘备的汉室天下。

  总体老说,周瑜和诸葛亮只是书中的两个代表人物,真正吸引读者眼球的是这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乱世中的这些人的真情。正是有了这些情义才造就了书中这些有血有肉,风格各异的人物。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无谋无勇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的。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三国,这是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段历史有三种面目: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罗贯中,就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三国演义》。现在,我就通过“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简单地品读一下《三国演义》以及罗贯中。

  诸葛亮出山,《三国志》中仅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罗贯中依照这句话,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太精彩了,被人们一再传唱。从这里,可以看出罗贯中的文字功夫非常深,描写场面也很出神入化。

  罗贯中在这个故事中简直要把诸葛亮捧到天上去了:刘备一顾茅庐,只见隆中的山“清景异常”,景“观之不已”,农民会唱歌,童子不懂事,朋友知识渊博。这一切,让刘备大开眼界,也让我们觉得卧龙先生肯定也不一般。二顾茅庐,只见诸葛亮的朋友、弟弟和岳父都很厉害,刘备想见、想用孔明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所以,第三次去时,离草庐半里,刘备便下马步行;到草堂门口,他就拱立阶下;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当然会等到底。借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那心情,已不像一个礼贤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门求婚的痴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尽管被罗贯中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仔细一琢磨,就能发现破绽。刘备去隆中,每次都能遇到一些特别牛的人,比如会唱歌的农民、满腹经纶的朋友,道貌岸然的丈人,都是诸葛亮特意安排好的,就是想让刘备知道,自己是个非同寻常的高人,让刘备打心眼里佩服他,“出大价钱把自己买断”(易中天语)。诸葛亮很聪明,三顾茅庐才能见到他,摆足了架子,做足了文章。

  那么,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好看,能吸引人。而另外一个原因呢,可能是包含了自己的志向。据《稗史汇编》记载,他“有志图王”,不过壮志未能实现。所以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抱负投射到具体的某个人物身上。古代的读书人,都希望机遇不用自己去求、去考,而是人家给你恭恭敬敬的送来。诸葛亮享受的就是这种高级待遇,刘备请了他三回才答应出山。这很让人羡慕,罗贯中就利用手上这支笔,把这个故事吹的玄乎玄乎的,把其他故事里的孔明写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谓是个奇才,好像诸葛亮干的事就是神干的事。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假的终归是假的,不可能变成真的,编的再好也会露出破绽。对于这种文学的形象,大可以一笑了之,而对于历史形象,就必须要深究到底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三国演义》这本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记载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有时会让我泪如雨下;有时会让我喜上眉梢;有时会让我心急如焚,有时会让我火冒三丈。其中那些锦囊妙计令我拍案叫绝;那些能人贤士令我好生佩服;那些精兵良将令我刮目相看。

  《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经典人物,他们的许多精神值得我去学习。我最最欣赏的要属诸葛亮了。不是因为他足智多谋,也不是因为他博学广闻,而是因为他对刘备自始至终忠心耿耿,为蜀国的的强大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刘玄德三顾茅庐”,答应辅佐刘备,到“刘备病逝白帝城”后,不负重托,全力帮助刘阿斗保江山,再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不忘蜀国兴亡,留下锦囊妙计,足以证明诸葛亮是个对刘备无比忠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的英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每当在洪涝灾害中,在大地震中,在火灾中,在边防哨所中,我们总能看到解放军叔叔们不顾个人它危,保家卫国的身影。难道这不能反映出解放军叔叔对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忠诚吗?是啊!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强大就需要解放军叔叔这样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才,国家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也应该像诸葛亮学习。我在班级中一名小干部,我应忠于班主任许老师,辅助许老师管理好班级,为班级争光,不要为班级抹黑。

  人贵忠诚,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发扬光大。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自从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一直念念不忘里面的情节,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书,它把我带到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三国世界。

  刘备为让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不顾关羽、张飞的阻拦,亲自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我佩服刘备求闲若渴、虚心求才的优秀品质;更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诸葛亮出山后一展雄才大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打了许多胜仗,赢得了半壁江山。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悠闲地摇着蒲扇,镇静独自坐在城池中央,诸葛亮巧用空城计击败司马懿,我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羽了。他被人尊称为“关公”。他很讲义气,为人厚道,作战勇猛。他“刮骨疗毒”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进攻樊城时被曹仁的弓怒手用一支毒箭射中了右臂,华佗为他用刀刮骨祛毒时,账外账内的人都吓得面如土灰,而关羽仍然自如地饮酒吃肉,还一边下棋,看不出来有任何痛苦。我真佩服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定力啊!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是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读完这个章节后,眼前浮现出刘备、关羽、张飞在桃花漫天飞舞的桃林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豪情壮志的画面。他们团结一致拯救百姓的决心让我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三兄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将风范。

  这本书告诉我们,强者不一定就会胜利,弱者不一定就会失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书,是一部值得大家学习的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今天,我已经第三遍读完了《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人物使我难忘,他就是曹操。

  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雄,是应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不用说曹操为曹丕篡汉打下了基础。曹丕做了皇帝,即追称他父亲为武帝。在一定解释下,是儿子产生了老子。把曹操和刘备比就〈〈三国演义〉〉,看不出刘备有什么可以和曹操相比的。刘备在称帝之前,很早就想做皇帝了。而曹操,却未见其想做皇帝之意思,天下的英雄怎么会以皇位为重。虽地位不低,英雄,或成人之美,也非是容易的事。刘备就连曹操已经有很高的地位时,也不知他是天下英雄。而曹操也不是光说不练的人,他曾经行刺过董卓。这种事刘备从来没有干过。末了曹操被人认为是军事家,而刘备却没有见有任何才能,最终失败。

  曹操说:“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称王。”这倒是个事实,想要称帝的袁术,就是被曹操灭了的。此后,再也没有人称帝。他自己也没有称帝。

  要说曹操没有野心,那是不可能的。在曹操刚出头时,他想当个中郎将。在他势力扩大后,他想当个太守。在势力又扩大后,他又想当个文官。在收复青州后,他的野心最终放在了丞相上。

  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所迷惑,应该挖掘人物的品质。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人都有嫉妒之心,当别人比他能干,比他强时,他不是努力超过他,而是不择手段的去陷害别人。三国演义中的周渝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心胸狭窄的周渝知道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比他出色时,他就想出;月度年个军中少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了。趁这天大雾弥漫,就像曹营“借”了十万枝箭提前七天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周渝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他气的直吐血。

  听了这个故事,我就想起了四年级上册我们学的说勤奋,故事里的童第周,他小的时候成绩十分的差,可是他却一点也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刚亮他就在学校里读书每天在睡觉之前,他还会,习惯的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就这样日复一日经理了半年,终于他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完成可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知识基础比别人差一些,不过只要肯下工夫,那是一定能成才的。

  小时候基础差的人还与很多如华罗庚等等,可是华罗庚最后还是成为了以为十分有名的数学家。他还说了一句名言:“勤能不拙是良训一分才。

  看来只要我们肯下工夫的那就一定会成为像,童第周,诸葛亮,华罗庚一样会名声远洋给我们的朋友们留下一个十分美好的映像,不过,不要学周渝那样心胸狭窄,而要学诸葛亮一样想出十分多的办法来帮助自己的家人和国家。

  想到展开,我有的时候也会这样,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惭愧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又一次走进了《三国演义》,走进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多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纷繁多姿,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国演义》120个章回里,我最喜欢第46章《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命他10日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夜观天象,在第三日起雾时,去曹营借了十万余支箭,真是一举多得!不仅让曹营亏损十万支箭,还为东吴增加十万支箭,难怪周瑜对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绝”之中孔明占据“智绝”一席。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遇事不再慌张,而是像诸葛亮一样,纵观全局,运筹帷幄,机智化解。虽然后世对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并不影响我将他视为榜样。

  《三国演义》中,刘氏集团成员的重情重义令我折服。关羽被曹操看中,却依旧千里迢迢寻找刘备;诸葛亮满腹才华,却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止因为它的情节,更因为它给读者传达了万世不变的思想观、价值观。“忠义”正是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价值观。

  希望你能翻开《三国演义》,去结识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智绝”闻名的诸葛孔明;以“义绝”闻名的关云长;以“奸绝”闻名的曹阿蛮,还有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他们身处乱世,横刀立马,力挽狂澜,谱写出了一折折令人叹服的英雄赞歌!

  《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的作文怎么写(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相关文章:

1.读三国演义有感的作文怎么写(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2.读《三国演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