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9 22:27:56 教学设计
  •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推荐度:
  • 《项链》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翠鸟》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泉城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观潮》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为祝贺祖国的生日,要进行迎国庆歌咏比赛,要在校园里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黄旗,2面绿旗3面红旗的顺序组成的。

  出示课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么颜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做56页第3题。画线段图分析,说一说。

  四、本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作业。

  1、教材P56第2、3题。

  2、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4、32÷6=5(组)……2(人)

  5

  632

  3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的设计是以创设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

  原实际问题的编排设计为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设计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题意。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运完8吨煤?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由于学生是二年级,于是把难度降低,可以找到不同方案,有有序地,有无序的,有全的,有不全的,通过补充、交流、整理,最后达到用列表的方法有序地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再选择恰好能运走8吨的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达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多余”地列举各种方案的目的,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知能基础(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喜欢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技能

  1.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方法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学习策略】

  1.问题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通过自己对事物对现象的探索,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都会有积极的帮助。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记录等活动,逐步归纳并建构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意义,而不是老师生硬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整节课的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列表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此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成为交流协作的工具;成为提供丰富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2.学生用的资源: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师:今天赵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需要坐车去,车票一张2元钱。有2张1元纸币,4张5角纸币,可以怎样付钱?

  2.预设: 1元 5角

  2 0

  1 2

  0 4

  3.师:是否有遗漏、是否有重复呢?

  师:怎样能做到不重不漏?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生:从1元考虑,最多2张,然后1张,最后0张。分别看一下还差几张5角纸币。

  4.师:他是从1元入手考虑的,还可以从5角入手考虑,这就需要一定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付钱场景,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着“运用策略”解决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补充课外知识,渗透爱国教育。

  师:车票买完了,让我们出发吧,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煤场。

  你知道吗?我国地大物博,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几亿吨,非常多。这是我国煤炭分布图,这是个城市煤炭资源占有量的饼状图。在很久以前,人们亲自到煤洞挖煤,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机器来挖煤。

  2.师:煤挖出来之后,需要运煤,看一看在运煤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在等着我们。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是调度员,由你来安排发车你需要什么?

  生:需要车。

  师:还需要知道有多少吨煤。

  生:还需要知道车一次能运多少。

  师:也就是载质量。

  资源准备Ppt补充条件:用下面两辆车(载质量2吨和载质量3吨)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运完8吨煤?

  师:方案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我们记录在表格里。

  资源准备ppt要求:同桌合作:

  (1).思考:怎样派车能把8吨煤运完?

  (2).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表格里。

  师出示表头。

  小组合作:列表法解决问题。(平板电脑)

  资源准备ppt要求:资源共享:

  (1).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方案。

  (2).浏览别人的方案补充在自己表格里。

  (3).怎样做到不重不漏?

  3.汇报

  4.探索方法。

  师:我们可以从哪入手考虑?

  生:从载质量2吨的车入手考虑。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运煤吨数是多少?

  生:2x4=8(吨)

  师:这种运煤方案可行不可行?

  生:可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也就是我们需要根据2吨的车来调整3吨的车。

  师:哪种方案更好?

  生:方案1和4更好,恰好运完8吨煤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次)载质量3吨(次)运煤吨数(吨)

  1408√

  2319

  32210

  4128√

  5039

  师:还可以从哪入手考虑?

  生:从“载质量3吨”的车子入手考虑。

  6、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列表,完成填表的过渡。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培养数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巩固练习

  1.自主选择不同任务(平板电脑)二选一

  任务一:

  资源准备ppt:用下面两种蛋托装鸡蛋,如果每个蛋托都装满,怎样放能恰好装完32个鸡蛋?

  (1)用列表法,先填写表头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任务二:第33页“做一做”。

  资源准备ppt:如果要买一顶30元的帽子,你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可以怎样付钱?

  (1)用列表法,先填写表头。

  (2)找全所有付钱方案。

  (3)标注可行方案。

  师: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

  学生独立尝试列表解决问题。

  2.生生互评

  选择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中,前后呼应,促使学生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有24瓶牛奶饮料,如果每箱可以装4瓶,可以装几箱?

  (2)一种乒乓球,10个可以装1盒,8盒可以装一箱,现有4箱乒乓球,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解决过程,师生简单评价。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除法一步计算和乘法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引入新课,指明学习任务,简明扼要。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学生搜集信息。

  多媒体播放学生团体操表演的画面,指出:团体操表演是运动会上的又一项内容,并显示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

  2.学生说出所观察、搜集到的信息,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然后同桌交流,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先交流再解答。

  4.个别汇报解决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表扬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生。

  (二)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3.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练习,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汇报解决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法:

  19600÷4÷2=1200(千克);

  29600÷2÷4=1200(千克)。

  让学生充分说明算理,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2.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明确问题,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可能出现:

  1954÷2÷3=159(张);

  2954÷3÷2=159(千克);

  33×2=6(场) 954÷6=159(千克)。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有些问题既可以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

  3.编题、解题。

  教师先给出学生三个数:240、6和2,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这三个数编出一道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解决,互相检查。

  4.分组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5、16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积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有些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解决,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方法。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

  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别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请看复习题。

  (出示题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 )×数量=总价

  总本数÷( )=每包本数

  每袋重量×( )=总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办法。

  ② 教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

  水费:吨数=单价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时?

  (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

  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②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2)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

  (3)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3、深化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实际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三、全课小结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标】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125×4+54 340×2-120 (90-25)×32.

  2.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系吗?学生自主用图画表示山雀与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图的画法)

  先用1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课件出示)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

  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课件出示算式(80-15) ×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课后问卷

  解决问题:

  1、 一辆汽车从新华村开往县城,每小时行42km,开出2小时后离县城还有6km。新华村到县城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各个数据吗?

  2、 草场上有山羊75只,绵羊比山羊的4倍多20只,草场上有绵羊多少只?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只数吗?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统计

  图表一

  能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的人数 正确率% 能正确画出线段图的人数 正确率%

  实验班(40人) 38 95% 37 92.5%

  对照班(40人) 35 87.5% 30 7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有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就大大提高了画线段图的正确率,全班40人中,有37人都能正确画出线段图,正确率达到了92.5%,而对照班的正确率只有75%,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展示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根据问题,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使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到了9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以及相应的练习。

  达成目标:

  1、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不遗漏,不重复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反思和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策略的价值,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升对策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

  问: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可是牧民叔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你能为牧民叔叔设计一下吗?

  二、探究策略

  1、初次探究

  小黑板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问:根据这句话的信息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帮牧民叔叔呢?

  问: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的上来汇报一下,有多少种长方形?你能通过有条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感觉怎样?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2、进一步探究

  问: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周长是多少?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米?……

  问: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填写第63页的表格。

  3、体会列表的特点

  问:反思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有序(有条理)一一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思考。

  出示:像这样有条理的把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进一步引导

  这几种围法中牧民叔叔会喜欢那种呢?为什么呢?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体会策略中的技巧

  出示例题2。

  读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订阅的方法可以分几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三种订阅的杂志可不可以用其它什么来表示?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1)用1、2、3代表不同的杂志。(2)用a、b、c代表不同的杂志。(3)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杂志。(4)用(0、00、000)代表不同的杂志……

  引导:如果只订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订1本杂志要分几列?订2本杂志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分几列?3本呢?你是怎样想的?最后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3+3+1=7种。

  师说明:无论你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三种杂志,列举之前都要将它们分类。这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有一定的规律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四、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问:根据题意你想到了什么?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说出列举思考的过程。

  五、交流中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一列举”对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采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1利用学生对长方形与它的长和宽关系的已有认识,要求学生找出用18根1米的栅栏围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在寻找策略中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过程。在探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学 习 新 课

  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真干净,解决问题。我很想知道我们班与别的班级相比较,卫生成绩处于第几名?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2.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们班最多16面。

  师:用统计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卫生成绩。

  3. 师:那你还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红旗情况吗?(表格下面被树遮住)

  生: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们班少5面,

  生:二(4)班比我们班少1面,

  4. 师:知道他们班红旗比我们班少,可以算出他们有多少面吗?(补上问题)

  学生计算。

  师:为什么这样算?同桌讨论一下。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

  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就是.我们班多,我们班的面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2)班多的3面,从16面中去掉比二(2)班多的3面,剩下的就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我们班和二(2)班同样多都是16面,再去掉我们班比二(2)班多的3面,也就是二(2)班面数,小学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列式:16-3=13(面).学

  出示课件。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5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出示书23页,做一做。

  (1)国庆节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

  (2)让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合作练习

  1、根据各国金牌数关系进行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算 式

  金 牌 数

  俄罗斯

  日 本

  法 国

  意大利

  2、快乐口算练习,独立完成。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喜欢数学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大家都逛过超市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几幅超市画面,定格一张。4个信息,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每个蛋挞3元,每个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

  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同意吗?怎样解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回答,因为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或者学生说,因为每盒有4个蛋挞,求6盒蛋挞,用乘法计算就是一共有多少个?

  孩子们真能干!继续

  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买一盒蛋挞多少钱?那必须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吗?可不可以补充有6盒蛋挞,每个面包5元这两个信息?为什么呢?(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有用的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补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每个蛋挞3元)

  那么我们补充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答:因为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个的钱乘以个数就能够得到总的价钱。是的,每个的价钱是物品的单价,个数是数量,一共的钱就是总价,我们通常用单价乘数量就可以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已经能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师:回忆一下,解决问题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呢?(学生回答,师贴板书,

  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步骤来解决超市中售卖保温壶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指导时追问,你为什么先求这个问题?方法的不同。对比它的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阅读与理解。(预设,学生说,在阅读理解这里我知道了已知信息是……,要求的问题是……)老师立即贴黑板。

  师:12箱这个信息是在哪里找到的?我们在阅读理解时就要从文字或者图片中去寻找信息,图文结合。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学生汇报,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

  列式:12x45=540(元)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x5=2700(元)

  综合算式:12x45x5

  =540x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同意他的做法吗?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呢?

  师:你是根据怎样想到先算每箱卖多少钱的?

  生答:我根据每个保温壶是15元,每箱有12个想到的,老是迅速贴思路图。师:又是怎样算到一共多少钱的?贴。

  师:和他一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真棒。(学生回位,单子留下。)

  师:同学们,看这个思路图,我们一起来说说这种方法是怎样解答的。根据已知信息每个45元,一箱12个,用乘法可以求出每箱多少钱(添乘号),然后再用每箱价钱和卖出了5箱这两个信息,又用乘法就能求到了一共卖了多少钱?(添乘号)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好多同学用了分步计算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解答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答。

  (相同:解答思路相同,都是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不同:分步计算时用了2个算式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计算的连乘的综合算式。板书“用连乘”今天我们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

  方法二:

  师:除了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汇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列式:12x5=60(个)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60x45=2700(元)

  综合算式:12x5x45

  =60x4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师:也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照黑板上的方式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思路吗?学生说老师贴,用每箱12个乘一共有5箱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用求到的数量乘每个保温壶的单价,就求到了一共的价钱。

  回顾与反思。

  1.这个题我们解答正确了吗?还要怎么办?(生:检查------)你是怎么检验的?(重算一遍)

  我们做的第一种方法的结果和第二种的结果一样,可以互为检验。用两种方法都算出来,一共卖了2700元,证明做的结果是正确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全班口答。

  (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2.师: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

  (相同:结果相同,综合算式都是用连乘来解决的。都用到了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这个数量关系。第一种方法的第一步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每箱一共卖的总价;第二种方法的第二步也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5箱一共卖的总价)

  不同:解题思路不相同。方法一是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解题思路不同找到中间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时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殊途同归)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问题解决的微课。

  看了微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用连乘解决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吗?

  三、巩固练习。

  1.小红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2圈,跑道每圈长400米,他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预设: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方法计算。一种,先算7天一共跑了多少圈?再算一共跑了多少米?第二种方法就是先算一天跑了多少米?再算7天跑了多少米?

  2.开放题。补充一个信息和一个问题,让它变成用连乘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

  ?

  老师巡视。汇报。

  师:适时表扬,真能干,同学们真棒,今天学了新知识的连乘问题就知道运用了,我太佩服你们了。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师: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就能解决更多的其他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提供:“冰雪天地”图:成人票:24元 儿童票:半价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关于门票的信息?

  2、如何购门票,这样合理吗?

  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1、需要花多少钱?

  2、策略讨论,分析原因。

  三、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概念,变式提升

  1、如果有老师和同学去游玩,需要花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五、练习延伸,体验成功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203-134÷228+120×8

  97-12×6+4326×4-125÷5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4、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这是第八册数学第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5题~9题的教学内容。四则计算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什么为主?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有的学生甚至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因此我不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而把它作为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0

  解决问题(一)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2~9题。

  教学目标:

  1、让生进一步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25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3.p1026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指导练习

  1.p1038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2.p10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一个圆桌可坐3人。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p1027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p1038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3.p1039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

  二、新课研究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师出示团体操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

  生:每个小圈多少人?

  2.探讨解决方法

  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评价

  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60/2/5=6(人)60/(2*5)=6人

  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

  4.反馈练习

  P100做一做

  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0-11

  1.10题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四、课堂总结(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p104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习,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习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习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2.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一种策略。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师: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一开始怎么比?后来田忌的朋友孙膑帮他想出了怎样的好方法?

  师:你们佩服孙膑吗?为什么?

  师:人们把这样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计策称之为“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常常要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故事《田忌赛马》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整理信息。

  师:国庆期间,家福乐超市文具柜的部分商品降价销售,你们知道超市为什么降价销售吗?(降价销售其实也是一种经营策略,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大声说出来吗?看谁观察得仔细,说得完整。同样的笔记本说明了什么?这么多信息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已知条件: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军用了42元。)

  师:思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

  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些信息都需要吗?你准备摘录哪些条件解决这个问题?

  师: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找出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板书:整理信息)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条件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动手整理,教师进行巡视,学生汇报结果。)

  展示学生列出的方法:(摘录条件、画线段图、列表……)

  2。 列表整理。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整理信息的方法,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把最喜欢的一票投给谁呢?为什么?(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学生列出的不规范的表格,引导学生认识表格的结构、理解表格里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要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如买3本要用18元钱。)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3.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整理好信息后,我们就来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4.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不同思路?谁来说说。

  (1)从条件入手: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入手:要求买5本需要多少元,也要先求出1本的价钱。

  (板书: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师:解决了小华的问题,赶紧来解决小军的问题。你能选择有关的信息列表进行整理,并列式解答吗?出示空白表格:

  (1)学生书上填表,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四人小组交流解题思路。

  (3)学生汇报。

  师:与小华的问题一样,要解决小军的问题,我们也选择了小明的相关信息,这是为什么呢?(可以求出笔记本的单价)不能选择小华的信息吗?为什么?(其实小华的也可以,但如果计算小华的总价发生错误,就会把这个错误带到解决小军的问题上来,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给定的条件。)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出示两张表格。

  师:解决同一情境中的两个问题,我们用了两个表格,麻烦吧?能不能把两次的表格合并成一个表格呢?说说你是怎么合并的?(学生说,再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 )本

  42元

  师:如果不考虑姓名,而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上,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元

  5本→( )元

  (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3.反思交流,体验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了解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1题。

  先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将它们列表整理。(整理在书上即可)比比谁找得准,写得快!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独立解答。

  2.师:NBA篮球赛看过吗?知道姚明吗?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他投篮比赛的情况。用画面及录音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共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共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60分。①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②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

  五、总结交流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设计校园106~107。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4

  一、课题提出

  1、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发展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因此,我国小学数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作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解决问题的作用与价值。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2、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教材内容转变最大的部分,无论是学习目标、内容体系、编排与呈现、教学模式还是评价方式,给教师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应用题在新课程中的功能性转变,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重新认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价值,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3、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为抓手,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并进而形成解决问题教学的新模式,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

  解决问题学XX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⒊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⒋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内容

  问题解决的过程,会受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问题的内容、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以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为载体,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策略。

  1、问题的感知与理解

  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问题陈述出来,并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

  2、解题策略的寻求和确定

  经过了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寻求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不同,解题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也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我们想通过教师的引导、扶持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学生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就要按照方案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及时桌间巡视,根据学生个体的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

  4、交流、评价与反思

  学生个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后,再引导他们借助动作、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把解决问题的结果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并及时进行反思。

  以上还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我们准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调整、再实践,以求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与能力。

  五、操作措施

  1、研究“课标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1)各年级教师在把握《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理清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编排体系、特点,把握各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目标要求,做到:①体系清: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的?②特点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呈现方式是怎样的?③目标准:不同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到底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2)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动作、表情、写字、言语等表现,询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点。

  2.设计符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目标性、趣味性、开放性、现实性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作为每个学习个体,一般经历以下过程:整理问题的信息,思考各个信息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正确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验证。作为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要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3、对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探索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评价的方式。

  (1)确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确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的观点。(2)明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①第一学段,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②第二学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六、研究原则

  1、前瞻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应努力反映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知识的需求,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从而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

  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把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并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工作的指导。

  3、创新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和当前“探究性、体验性、交往性、做中学”等教学改革的总趋向,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性的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新颖的教学策略。

  七、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基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范例,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辅以文献的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制定方案,分层次落实课题

  课题选定后,实验领导组和研究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实验教师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

  2、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课题是一项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要加强领导和计划管理,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争取早出、多出成果。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理论指导水平的重要措施,实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有正确的实践活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验就陷入盲目的实践活动,研究就将遇到挫折。

  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研究工作计划;建立研究活动日(每周半天),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3、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重视和上好每节有后劲儿的实验课。

  实验课要体现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方法。实验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的规律。

  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科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活跃研究气氛、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应积极地扎实地开展。各种活动应分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

  5、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根据我们构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研究理念,实验教学的评估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成绩”测试评价,做到评价目标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

  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实验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

  九、研究的子课题

  在总的课题下,实验教师在不同年级不同教育阶段,可选择采用更为具体的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题目,选题时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题目要“小”、要“近”(贴近本地本校本人实际),内容要实(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视角要“新”(研究的视点要新,要比原有教学超前。

  十、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解决问题策略汇编。

  3、教师经验总结、论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小结:我们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你是这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一第八题。

  指名读题,问:“只是向东、向北走”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完成:我们可以将直线相交的点用字母代替,列举出所有的路线,并按一定的顺序列举。

  4、完成路线十一第9题。

  出示题目,要求仔细读题。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在书上画一画)并进行集体订正。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解决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