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7 16:38:28 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地理教学总结 推荐度:
  • 高二地理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推荐度:
  •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推荐度:
  •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1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地理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

  2.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能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材料了解什么是产业转移,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地理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究意识,感受家乡经济发展的变迁,树立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能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活动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读下面两段材料,你能不能指出它反映的是什么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

  讲授新课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及时点评和总结学生的回答。

  (1)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市场萎缩;就业压力加大。

  (2)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在转型初期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的出现都是暂时的。对于佛山当前来说,陶瓷属于夕阳产业,只有它转走了,才能给朝阳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小结:产业转移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此外,产业转移的影响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迁出地如此,迁入地亦然,关键是如何取其有利,弱化不利。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

  1、相对位置

  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

  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

  ⑶为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

  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1、自然条件:

  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有__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

  (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

  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其中,农林和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基地。

  (3)能源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

  (4)农林资源: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

  三、社会经济条件

  1、本区地处西部地带的内陆边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2、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发展变化很大,现已建立起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区域经济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3、本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对策

  交通运输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生阅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现实谈感想。

  作业布置:

  举例说明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讨论]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西南应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3

  1、多激励、活氛围

  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2、多架桥、建联系

  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应该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例如,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简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整合。

  2.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昼夜长短判断。

  2.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太阳高度大小判断。

  2.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季节、日期判断。

  2.4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南北半球及直射点将要移动方向判断。

  2.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纬度范围的判断。

  2.6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规律。

  2.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知识难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能力的提高。

  3、多引导、促探究

  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因此教学时地理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以下一些重要结论。

  3.1等温线的分布:①等温线分布规律:等温线的温度数值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不论陆地还是海洋,如果表面状况较均一,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③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等温线密集,但是其数值仍然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2等温线的凸向:①一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均向北凸;七月正好相反。②由于受洋流的影响,海洋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3.3等温线分布影响因素简析。①许多沿岸地区等温线近于与海岸平行。②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受地形的影响,如果等温线闭合,则说明受山脉或谷地的影响。

  4、多设疑、缓坡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要遵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坡度要缓,要在渐进中不断加深。例如在学习了高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后,让学生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②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在此基础上继续设疑,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思维,也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5、多归纳、显规律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的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盐度分布规律,当然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6、多训练、辅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关注的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在地理教学中应该讲练结合,并要处理好练习的强度和适度的关系,并应该让学生在训练中总结和体验思维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自己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_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觥⒒哪。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P14的活动题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火山的形成: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6

  有效的教学才能使教学提质,何为教学中的有效呢?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1、常规的学期教学计划要有始有终,同时要实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学期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2、详细的课时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每一课时都必须有对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课时、课的类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教学的辅助教具、具体的教学过程、课后的作业、课后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

  二、“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把握好“三个步骤”和“三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三步、三环”的“双赢”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

  1、“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双赢三个环节

  2、“三步”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第一步: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有效准备和学生的课前有效准备两个方面。教师的准备:

  (1)思想上的准备:备课。(2)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各种实验器材,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试用,相关教具的准备。

  第二步: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对新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第三步:课后有效练习课后的有效练习,是针对章节性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巩固练习。

  (1)教师所设计的练习要精选。(2)题量以30分钟以内的题量来设计。(3)教师要认真批阅,使作业有效。

  3、“三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有效教学的提质。

  (1)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新课导入的有效性,关键是导入的艺术性问题。导入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知识性的承上启下导入法;②音视频、图文导入法;③生产生活实例的导入法。

  (2)具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有效课堂的实施,新课导入是基础,过程讲授是关键。过程讲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问题、能力问题和主动性问题。

  (3)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梳理所学的内容。第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第三,反思教学活动,便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第四,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目标,让学生想学、会学到愿学,最终学以致用。

  三、“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质的保障

  “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具体教学中的“讲授新知和学习新知”两个部分。

  1、从高中地理教师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是一个外因的作用。

  2、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三环”,学生是一个中心体,是一个内力因素,他(她)得通过外力才能起作用。

  3、从师生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对内因(学生)产生影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真正的有效性。

  只有外因起作用了,“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障。“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师德的发展,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备课、反思的水平;提升了教师评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技能。“三步”“三环”必须双赢,缺一不可。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地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