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31 17:08:38 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了解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周围的各种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质与功能。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能够省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实验习惯还没有规范的养成,科学的实验方法,了解不多。对于《斜坡的启示》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发现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是比较容易,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课程设计的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

  2、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人人通”空间发布预习作业:找找你身边的斜坡。用照片记录你的发现,并提交分享你的成果吧!

  分组实验材料有:测力计、小车、斜面、钩码,三角形纸片、实验报告单 演示材料有:演示材料有:盘山公路、立交桥,以及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盖、水龙头、螺丝钉等含有斜面的图片,实验过程微课视频,小动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斜面的概念。

  师: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有很多有趣的照片!相信同学们都能猜到我们要学习什么了吧?(生:斜坡 教师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问:老师也带来两张照片。你们看看谁更聪明?为什么?

  2、提问: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用斜坡)

  教师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斜面)

  3、什么样的面是斜面呢?

  1.出示斜坡垫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斜坡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斜面的作用。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图中的路上行走,用的力一样吗?为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坡度的概念)

  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坡度?

  2.学生大胆预测,设计实验,进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教师总结并提醒学生: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4.根据实验方案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遇到问题可观看PAD中实验要求和实验微课视频。)

  5.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展台比较各小组实验活动表,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的长度不变时,高度越大,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高度不变时,长度越大,坡度越小,拉力越小。

  三、拓展提高,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出示图片:

  (1)想一想,怎么才能爬上陡峭的山?(PAD出示图片,让学生设计路线)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并让学生说出走盘山公路。

  (2)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斜面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坡度变小,更省力。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斜面的变形。 (3)斜面是怎样变形的?

  实践操作活动: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斜面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斜面变成螺旋了!螺纹就是螺旋,它们也是斜面的变形

  9.小结:螺旋是斜面的变形。盘山公路也是斜面的变形,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盘山公路比斜坡公路更省力。

  四、联系生活,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从斜坡得到了哪些启发?

  2、斜面的知识你了解得怎么样?做做习题吧?

  (完成PAD上的练习题,通过习题的统计数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学们对本课知识了解得很好,科学的世界里还有奥秘,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探索!

  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面

  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块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这是本课的难点;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

  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以观察、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搭建斜坡”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技能,养成了记录的好习惯,但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不善于进行深入的思考。

  另外,学生对斜面的变形螺旋没有认识基础,而且学生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教材设计了“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现斜面能省力”、“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探究斜面的变形”、“讨论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教学内容。结合本册教学重点和本课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计为一课时。

  本着“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的理念,本节课整合了“发现斜面能省力”与“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在“发现斜面能省力”一环节加入“比较垂直提升小车与斜坡提升小车”的体验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数据发现“斜面能省力”,“发现不同斜面省力还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同斜面省力不同?”进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实践到发现、提出猜想、讨论做法、实践验证”等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在“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一环节,将“怎样才能爬上陡峭的山?”的探究活动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设计上山公路。

  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

  2、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节课力争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拉近,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结构: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逐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本课教学采用五个环节实施教学:“创设情境引入――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联系实际——延伸课外”。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三角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记录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

  1、图片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参加一个宴会,于是决定把电动车放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帮我把电动车推进教学楼呢?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找男老师帮着推,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南京古塔和金字塔的图片,介绍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斜面来搬运石头和泥土的。

  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2、学生设计实验: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

  (1)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

  (2)只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

  (3)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4)实验只做一次够吗?(不够)为什么?(不准确)

  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师: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

  (1)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2)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3)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温馨提示

  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4、学生分组实验,做好有关数据记录。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7、交流发现,得出实验结论:使用斜坡能省力。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斜面省力。现在老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刚才我也是按照同学们的主意,让门卫的张爷爷帮我找木板,搭建斜坡。但是张爷爷给我找了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同学们你们认为我选哪个木板搭建斜面比较好呢?(学生发表意见)

  2、谈话:今天在每个实验桌上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两块长短不同的木板和一个盒子,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那么在做实验之前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提出注意事项)

  3、实验要求:(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

  (1)控制条件:斜面的高度一定。

  (2)反复实验取平均数,确保实验准确。

  (3)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

  (4)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6、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简单地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

  (一)认识变形的斜面

  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师:(课件出示一座高山)今天小明想去登山,这不遇到了一个难题,你瞧前面的山路太陡,太危险了,下面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帮助小明很轻松、很平安的到达山顶,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4、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5、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7、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

  (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组长汇报)

  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1)引桥(2)斧头、凿子(3)立交桥(4)旋转楼梯

  (5)开瓶器(6)骑自行车上比较平缓的斜坡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2、课后思考: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六、板书设计(略)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

  2、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节课力争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堂拉近,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三角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木板、记录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要把这些桶装油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视屏: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

  【生活情景的展现、古人运用斜面的场面,让孩子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激发孩子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利用斜面。】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2、学生设计实验: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会吗?)

  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

  ②、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

  ③、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师: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统一用装有六个钩码的小车做重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测一下小车的重量。

  学生测得小车重2牛顿,那么重物就是重5牛顿。

  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

  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

  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特别提醒:

  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搭建斜坡提升小车用多少牛顿力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7、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关注点在动手操作上,他们往往不会去关注如何动手实验,怎样操作实验更科学,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孩子认真分析,进一步明确实验要求与方法,也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实验后的分析,这是从事实、证据出发去探求结果的过程,把各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这些数据中能发现什么?”】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发现新问题: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一样重的小车,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也就是说:每一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样,那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

  师:根据你的判断,认为哪个可能性最大?(斜坡的坡度)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研究新问题:

  ①、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斜面的坡度)

  (教师出示木块和木板)就用木块和木板,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被拉升的物体、斜面长度……)

  ③、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实验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力。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

  (5)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

  师: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实验多做几次会好些。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一次可能有凑巧。

  师: 有道理,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

  生:三四次吧。

  师:行!我们每一组也争取都做三次。

  师:又有一个新问题,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怎么处理?

  生:可以取平均数。

  师: 还有什么我们也要注意的?

  生:实验中还要注意观察。

  生:实验中要静心实验。

  生:实验中还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师:老师要看看哪些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6、汇报实验结果:

  ①每次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②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③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简单地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科学课的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然后明确活动的要求和分工,这样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录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

  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

  (1)认识变形的斜面

  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师:(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愿意从哪边坡爬这座山?为什么?

  A、从坡度小的一边爬,那样比较省力。

  B、从坡度小的一边爬,虽然比较省力,但是发现这边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边长,会浪费时间。

  (学生参与争辩)

  3、师:你们观察的仔细,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搬东西的高度是不能改变的,这时,为了更省力些我们可以延长斜面的长度来降低坡度。这部分知识是中学的物理学科的内容,我们先暂时放一放,只从省力的角度考虑。

  4、师:(课件出示:争当工程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可以每个同学发一张印有山的图纸,让学生来绘画出来,用实物投影投现出来,请学生现场答辩。)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把它分割成4个高度,每一个高度怎样爬会省力?)爬第一个高度时从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较省力。(引一条线)那么以后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尝试创新,这时,我设计了一个“争当工程设计师”环节。】

  7、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8、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9、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板书:螺旋、s形

  讲解:螺丝钉上的的螺纹,就象盘旋而上的公路。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2)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

  组长汇报。

  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1)引桥(2)斧头、凿子(3)立交桥(4)比较陡的楼梯(如何改进?)

  (5)开瓶器(6)骑自行车上比较陡的斜坡

  五、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板书:的启示)

  2、课后思考: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给学生留下“悬念”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