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3 15:27:38 教学反思
  •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 推荐度:
  • 《猫》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 推荐度:
  • 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麦哨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哨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麦哨的教学反思

  麦哨的教学反思1

  《麦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三篇有关乡村生活的课文。上这堂课前,布置学生结合综合学习的任务,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多读是品位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

  我以麦哨为引子导入课文,介绍了麦哨的做法,让孩子们模仿吹麦哨声音,孩子们马上进入了学习热潮,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初读课文学生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找出描写麦哨的段落。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让他们体会当时的情景,切身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感。

  吸取自己以前教学中,让学生朗读不足的缺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声呼应读、师生配合读等,各种读法交叉进行,始终提醒自己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读有所得,读有所长。

  上次在舟嵊小学听了姜茗芳老师的对自己课的评价后感触很深,她说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给出对或错,学生回答问题时才是一个老师最紧张的时候。于是在平时教学中自己开始注意自己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语病时,我都会及时提醒他们,给足时间,让他们自行纠错。当一个孩子读课文漏字时,在肯定他的优点之后,鼓励他别急,不要漏字,把句子读通顺。

  这堂课可能由于没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自己也比较放松,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也比较多,整堂课比较自然融洽。但毕竟自己经验有限,很多地方不能很好的应变。如让学生读的时候每一个环节要求还是没能做到层层递进,想到该让学生读的时候才让学生读;感悟乡村美景时,学生找出的句子和自己预设地不一样时,没能很好的衔接,只是读一读带过,直到找到自己所需的句子为止,这样显得有点为教而教,不够尊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己也会牢牢抓住机会争取每一次都有所得。

  麦哨的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麦哨》的教案及反思。

  2、自主读悟,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4、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见识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刘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麦哨)齐读课题。

  2、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吹起来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用横线划出描写麦哨的句子,多练几次。

  3、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你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麦哨带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2)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3)指名读、男生女生合作读4、学习写法。师: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这么欢快,这么柔美呢?让我们去田野湖畔欣赏一番,请你们自由读课文3—6小节,喜欢哪部分就多读几次,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生读并交流初步的感受。

  版块一:让我们先去欣赏那儿的田野吧。1、指名生读句子2、读着读着,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

  3、有了这些色彩的点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这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6、仿说句子:()的()谢了,结出了()的()。

  7、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8、出示句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9、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板块二:1、在这样美丽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教案《《麦哨》的教案及反思》。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引:湖边的草又软又密,只消用手拉拉,很快就能装满篮子。瞧,采完草的孩子们——

  生接读: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

  生:打滚、摔跤、钓鱼……

  师:摔倒了疼吗?

  生:不疼,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

  师:踩在草地上,扎脚吗?

  生:不扎,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师:孩子们玩得多起劲,多快乐啊。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

  生接读: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板块三

  1、师引读: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3、是呀,这种茅茅针就是天然的饮料,可以让你解渴,可以让你解除疲劳,你想尝尝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嚼嚼、吮吮,这滋味怎样?读出来。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个儿一人享受,你们想尝尝吗?齐读4、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

  出示: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回归麦哨。

  1、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同学们,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我们收藏,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你喜欢的摘录到你的采蜜本中。

  板书设计:24麦哨欢快柔美无拘无束

  教后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在整堂课上,我以课文的主情景图作为背景,力求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给孩子们展示五彩斑斓的田野图画,展示丰收在望的麦田图,以及丰满的麦穗的特写图。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美感,更为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营造美的氛围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我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读,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欣赏了田野优美、喜庆的丰收美景后,我这样说道: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们喝着天然的茅茅针的快乐时,我这样描述道: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引导学生读七八自然段。整堂课从哨声起,又从哨声中结束,洋溢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情趣。这样的设计将麦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使我的课堂节奏首尾呼应,流畅舒缓,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麦哨声中就包含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包含着他们的笑声、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孩子们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园丰收乐。最后重点品味麦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身子,你仿佛听到什么”,我这样点拨道:是啊,这齐刷刷的麦芒就是五线谱,这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像一个个音符,吹奏着欢快的丰收歌。让我们也来抒一首赞歌。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品。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但是孩子们在读的效果上,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可却不能借助朗读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大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点拨不够到位。其实当孩子的情感已经丰富却无法用朗读表达时,我就要做一些润物无声的技巧点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如何使朗读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统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麦哨的教学反思3

  一、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以“麦哨”的呻声音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呜卟呜卟”的麦哨展开想像,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与田园之中。

  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1.2和7.8段的.想象、对比,既理解了词语又加深对麦哨声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通过给看到的画面质疑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在《麦哨》一课中,陈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地学习空间。再学习中重点词句品词想像,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文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麦哨》一课中,我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大家注意“和、应”的读音,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我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讲排比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田园风光的柔美时,联系《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学习。这些不仅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落实了知识点。板书也对文本起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美的情境和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同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特色,如“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源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最后以一首小诗来感受学生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

  麦哨的教学反思4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篇课文,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通过教学,收获颇丰,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亮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课前谈话交流,由极其平常的话题“你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入手,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既引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的生活情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理解意境。果然,在课前谈话中,孩子们就自己眼中的农村畅所欲言,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接着,我又以麦哨为引子,介绍了麦哨的做法,为孩子们模仿吹麦哨声音,还鼓励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这一招,相当有效,孩子们马上进入了学习热潮,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我及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自由朗读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送上一句“你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真美妙!丝毫不亚于悦耳的麦哨声!”或送上一个大拇指,或报以热烈的掌声,或送他一个真诚的微笑,时刻以自己的态势语鼓励孩子。

  2、以生为本,发展学生。《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努力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出感受或体会,然后在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自主学习,从交流中丰富自己的体会。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声呼应读、师生配合读等,各种读法交叉进行,目的只有一个: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读有所得,读有所长。

  二、不足:

  1、部分教学环节过于冗长像结尾时,不应该再让孩子们阅读另一篇《麦哨》,不但拖拉了时间,而且造成了学生的疲劳。

  2、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很自然 由于是仓促备课上课,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显得有点生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斟酌,精益求精。

  3、教学设计有待于调整。灵动的课堂,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教学设计不仅应该从大处着眼,还应该从小细节入手。任何细节都应该有很好的处理方案,尤其是文中优美句子的朗读与感悟的教学引领,应精致,不应粗枝大叶。

  麦哨的教学反思5

  朗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不断训练。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呢?请看《麦哨》的一个片段, 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农村美丽景色的句子之后,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但并非很投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调整了导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都读活了,演变成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我们来比一比,谁把文字读成的画面最美!

  学生争先恐后地再次投入了对课文的朗读之中,个个摇头晃脑,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成美丽的画面”,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激起了学生高涨的读书欲望。在琅琅书声中,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这有声的语言,又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渐渐地演变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从他们那无限憧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投入程度。“把文字读成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与思维火花的撞击中,产生共鸣效应,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把文字读成美丽的画面”,提醒着教师以读代讲,以读代练,以读促思,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形象的画面。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引领学生读出文章的“味”来——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趣。

  麦哨的教学反思6

  《麦哨》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定位为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到城市学生走进乡村生活,欣赏乡村田园风光,感受乡村孩子们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中通过城市的常用的“口哨”引入到了乡村的“麦哨”,让学生对麦哨充满了好奇,而引发了质疑。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了什么是麦哨。于是引入了文章的预习检测之中。对生字、词语、以及句子的复习,进一步巩固了预习的成果。预习课文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归纳出《麦哨》这篇课文:写了盛夏时节,乡村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勤劳朴实的孩子们的欢乐游戏。总结出了“美与乐”两个关键词语。接着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文章中找出表现“美”或者“乐”的句子,做好批注,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就在我准备结课时,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麦哨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写了,我明白了这是首尾呼应,但是,文章却没有介绍具体是谁在吹?”我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说实话,麦哨到底是谁在吹,我也不太清楚。

  有学生说:“麦哨是小孩子在吹。”马上有学生反对:“不对吧,为什么图上没有画一个小朋友吹麦哨呢?”“会从插图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时鼓励。又有学生说:“麦哨可能是风吹麦田发出的呼呼声。”“从哪儿看出呢?”我这一问,马上有学生恍然大悟,急着读课文最后一句:“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我给以肯定。又有学生说:“其实,麦哨到底指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欢快的麦哨声衬托了乡村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拓宽了阅读方法,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通过总结板书:“麦哨吹响丰收颂,湖畔田野好风光;勤劳孩子游戏乐,乡村生活谱华章。”从而让学生明白了麦哨其实就是文章的线索,是一条明线,暗线就是美和乐。实际上不仅是小孩在吹麦哨,更是乡村在吹奏美与乐之歌。

  在美的升华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的集体力量,一人写一个部分,然后合起来呈现一篇文章。学生非常愿意及时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新认识,于是学生均用心写作。最后抽小组汇报时,一人念一段,很欣喜地发现了学生做到了以声音开头、声音结尾的写法,文章中有景美,更有人乐的内容。

  语文教学其实就应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去走进文本,然后走进生活。

【麦哨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麦哨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