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文明创建实践

时间:2021-12-04 20:52:08 社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文明创建实践,围绕“保安全、提质量、增供给”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特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民之所盼 我有所为” 倾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中心承担了市办实事中5000批次农产品检测任务。为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中心主动自我加压,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成立了一支10人巡回抽检小队,常态化开展暗访暗查,精准化开展“飞行”检查。小队负责人马静距离退休时间还不到一年,且患有严重的肾结石和高血压。为了能为群众多做点实事,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带头冲锋在乡村一线。他满怀热情地说:“我在岗一分钟,就要尽责60秒,能为群众多做点事,特有成就感。”

  2021年1-7月,中心完成农产品抽检3357批次。其中,针对草莓、韭菜、鸡蛋等重点产品开展暗访暗查600余批次;针对养殖场、屠宰点、采摘园等重点单位开展飞行检查200余批次;实现了对重点产品、重点对象、薄弱环节的全覆盖。全市农产品合格率99.8%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

  “民有所想 我有所谋”建立品质评价标准助力产业升级

  青岛市有“三品一标”农产品874个,但产品及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标准“硬杠杠”。中心立足为优质农产品发展提供精准服务,谋划了“建设2个机构,抓好6项工作”的思路。秉承“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精神,中心的青年党员们成立了突击队,开展了营养品质检测“练兵月”、名特优新农产品品审品管培训、优质农产品资源调查等活动。半年多的时间,突击队员们熬过了一个又个通宵,放弃了一次又次休假,最终完成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机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鉴定评价机构建设,一步步把“规划图”变成了“实景图”。

  2021年3月,中心18名技术人员成立了优质农产品营养品质鉴定评价志愿服务小分队,全国率先免费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服务。截止到2021年7月,队员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免费上门为40余家生产基地提供了服务,共鉴定评价42批次样品,涉及252个指标,免除费用10余万元。崔家集西红柿等11个产品用中心提供的鉴定评价报告成功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农产品产销对接满足群众双向需求

  对于市民来讲,最愿意吃的就是来自田间地头的优质农产品。对于农民来讲,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中心积极携手青岛电视台,为农民和市民搭建桥梁,开展每周一期的助农惠民“良品市集”活动。新鲜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了各个社区的门口,很好地满足了农民与市民双向需求。中心除了组织生产主体提供优质农产品,中心志愿服务队还利用周末免费为参加“良品市集”活动的群众提供农药残留免费检测服务。

  李辉是中心检测业务的骨干和志愿服务队的牵头人,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由于繁忙的检测工作以及频繁的志愿活动,她休过的周末屈指可数,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孩子常常抱怨:“为什么妈妈没有时间陪我们?”经过多次解释开导,孩子们越来越懂得妈妈工作的意义,后来争着要跟妈妈去做志愿活动。

  2021年1-7月,“良品市集”活动已累计组织21次,受益生产主体超过500家,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这里的蔬菜水果都是名牌产品,刚从农田直接运过来,又经过现场检测把关,我们买得爽,吃起来更爽”,参加活动的群众纷纷点赞。

  从生产基地严肃认真地抽样,到实验室细致入微地检测,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卫士”们守护着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自掏腰包上门免费服务,到牺牲周末为群众奔波忙碌,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志愿者”们诠释了一心为民筑春秋的使命担当,也为青岛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行业力量。

【青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文明创建实践】相关文章:

1.单位领导的辞职报告

2.读名著《三国演义》有感

3.班主任实习报告

4.读《祖父》有感

5.管理系统的心得体会

6.酒店培训心得体会

7.《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8.初中秋季军训心得体会

9.餐厅主管工作计划

10.办理工伤委托书